- 共:29条
 
- 
					      
						  
						  
继今年3月国家标准委批准《企业信用档案信息要求》等6项信用监管国家标准立项之后,8月,市场监管总局又印发第二批信用监管重点国家标准研制通知,部署《经营主体信用合规建设要求》等6项信用监管国家标准研制任务,我国信用监管标准体系建设进入快车道。 信用监管标准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基础性技术支撑,具有统一监管规则、强化业务协同的重要作用。据了解,当前,信用监管标准化工作还存在一些短板和不足,比如信用信息多头采集、数据交换共享困难、信用评价规则不互认、信用结果表示不统一,影响了信用监管效能的充分发挥。 为解决信用监管领域标准供给不足的问题,今年以来,市场监管总局采取3项措施,推进信用监管标准体系建设,构建支撑全国统一大市场的信用制度规则,发挥标准对提升信用监管水平的引领支撑作用。 开展信用监管标准需求调研。市场监管总局从信用监管业务实际出发,采取问卷调查、实地调研等方式,广泛征求信用监管部门、技术机构、科研院所、企业等的意见建议,了解基层单位对信用监管标准化工作需求,形成标准研制工作清单,明确标准研制路线图。 加强经营主体信用监管标准体系研究。为落实《关于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高质量发展促进形成新发展格局的意见》,市场监管总局开展经营主体信用监管标准体系课题研究,形成信用监管标准体系的总体架构,明确包括三大类标准:一是事前信用监管标准,包括信用监管信息的范围界定、信用承诺应用、信用报告应用等标准;二是事中信用监管标准,包括信用信息记录、信用档案、信用服务等标准;三是事后信用监管标准,包括信用惩戒对象认定、联合惩戒、信用修复等标准。 加快信用监管国家标准研制。市场监管总局组织召开经营主体信用监管标准体系重要标准研制推进会,创新标准研制工作方式,动员有关省、市市场监管部门积极参与。先后开展两批次信用监管国家标准研制,其中新制定《经营主体信用承诺实施指南》等9项标准,修订《企业信用信息采集、处理和提供指南》等3项标准。目前,已形成《经营主体失信信息分类指南》等6项信用监管国家标准的征求意见稿,即将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其余6项标准研制正在积极推进中。 据悉,市场监管总局将进一步加大信用监管标准化工作力度,聚焦经营主体、基层单位需求,加强信用信息、信用评价、信用管理和信用服务等标准研制,逐步建立经营主体信用监管标准体系,充分发挥标准引领示范作用,以信用赋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初审:曹立新复审:马涛终审:李永恒
专栏2024-09-13 - 
					      
						  
						  
6月1日,芜湖市镜湖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情况通报称,近日,网民在相关社交平台发布了某黄金回收店缺斤短两的视频,镜湖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经调查核实,现将有关情况通报如下:一、纠纷解决情况2024年5月25日晚,当事双方自愿达成赔偿协议,签订《投诉调解书》。店家补足举报人损失金额8648元,并按损失金额二倍赔偿17296元给举报人。二、案件办理情况为严厉打击违法行为,5月25日,我局对该黄金回收店涉嫌违法违规的行为予以立案。执法人员通过现场检查,询问当事人,委托开展计量检定和产品质量鉴定等对案件依法开展调查。经查明,该店使用加装芯片改造破坏其准确度的计量器具从事贵金属回收贸易结算;在收购贵金属经营活动中未保证商品量的量值准确。5月29日,我局依法向当事人送达行政处罚告知书、拟列入严重违法失信名单告知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商品量计量违法行为处罚规定》,拟合并顶格处以罚款22000元;拟将该店列入严重违法失信名单,并实施相应管理措施。
专栏2024-06-05 - 
					      
						  
						  
国家知识产权局新闻发言人、知识产权保护司司长郭雯5月28日在5月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国家知识产权局持续推进知识产权诚信体系建设,截至目前,累计将279名主体列入严重违法失信名单,予以惩戒。近日,国家知识产权局等8部门联合印发了《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建设工程实施方案》,方案提出要构建知识产权保护社会共治体系。郭雯介绍,国家知识产权局积极建设知识产权调解、仲裁等多元纠纷化解机制。截至目前,全国知识产权系统指导管理的调解组织达2000家,覆盖全国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成为化解知识产权领域纠纷的重要力量。与最高人民法院建立“总对总”在线诉调对接机制,人民法院调解平台推送案件调解成功率达80%。会同司法部积极推进知识产权仲裁工作,2023年全国29个省(区、市)121家仲裁机构开展了知识产权仲裁工作,处理仲裁案件5249件,标的额超49亿元。出台《知识产权信用管理规定》,对知识产权领域失信行为予以规制。印发《专利代理信用评价管理办法(试行)》,启动商标代理信用评价管理试点,加大对知识产权服务业信用监管力度。截至目前,累计将279名主体列入严重违法失信名单,予以惩戒。同时,对于已纠正失信行为,且列入严重违法失信名单满1年的主体,及时开展信用修复。目前,已为11名主体开展信用修复,帮助当事人重塑信用,恢复正常经营活动。修订出台《企业知识产权合规管理体系要求》国家标准,引导行业自律和规范建设。连续多年发布知识产权行政保护等典型案例,持续强化正面宣传引导,提升全社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联合最高人民法院评选知识产权纠纷多元调解经验做法和案例,组织四届知识产权快速协同保护业务竞赛和三届快速维权案例模拟演示活动,积极营造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的良好氛围。
专栏2024-05-30 - 
					      
						  
						  
为切实维护胜诉当事人合法权益,近日,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隆林各族自治县人民法院集中开展执行行动,震慑拒不履行义务的失信被执行人。本次集中执行行动中,隆林法院聚焦解决涉民生执行案件,行动前执行干警全面梳理涉民生、欠薪执行案件,摸清底数、逐案制定具体执行方案,同时用好用足失信、拘留、罚款等执行措施,加大对规避执行、抗拒执行的打击力度,全力攻破逃避执行的终本案、骨头案实际执结。据统计,本次集中执行行动共拘传拘留8人次,促成执行和解8件,执行完毕17件,共执行到位128.24万元,执行成效明显,以实际行动兑现当事人的胜诉权益。今年以来,隆林法院聚焦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工作主题,以提高执行工作的整体质效为目标,积极部署推进执行工作取得实效。为了营造良好的企业发展环境,执行局干警严格妥善处理涉企业执行案件,严禁违规查封冻结处置财产,善用“活封活扣”措施,及时解除冻结农民工工资专用专户、保证金账户,切实保护民营企业的合法权益,坚决防止因违法执行、过度执行影响企业的正常经营,助力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今年共执结涉企案件80件,执行到位金额1835.71万元。积极落实上级法院重点部署的开展交叉执行专项工作,对于辖区范围以外的“骨头案”,通过采取交叉执行方法,推动疑难案件顺利执结,今年执结去年年末上报交叉执行案件2件,接收交叉执行案件2件。同时法院加强对涉黑涉恶、涉职务犯罪等涉刑事重点执行案件,采取准许分期履行、亲属主动代为缴纳罚金、退缴违法所得及赔偿受害人经济损失等方式,最大限度提升执行力度。今年共执结刑事涉财执行案件38件,执行到位标的142.68万元,执行到位率35.53%。通过大力推进诚信体系建设,积极推进失信被执行人“黑名单”和联合惩戒工作,依法惩戒失信行为,发布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共计121人,限制高消费164人,构建“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信用惩戒格局。
专栏2024-05-22